日本安倍經濟學,極端貨幣寬松政策,和靈活財政政策。實施負利率,用寬松來拉動停滯的經濟是唯一選擇,并沒有什么新鮮,這讓人感覺安倍的經濟一定是鼓勵外向型,因為消費稅抑制消費,而企業(yè)稅降低促進就業(yè)增加,財政政策上安倍不可能擴大赤字,于是安倍調降了企業(yè)稅,但是不得不用調高消費稅作為補充。
1、印度莫迪經濟和日本安倍經濟,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
我們試圖用簡短的概括來看兩個國家對于經濟的政策總思路。日本安倍經濟學,極端貨幣寬松政策,和靈活財政政策,日本騰挪空間不大,其政府債務水平占GDP比重超過200%,所以其沒有財政政策空間。所以實施負利率,用寬松來拉動停滯的經濟是唯一選擇,并沒有什么新鮮,而財政政策上安倍不可能擴大赤字,于是安倍調降了企業(yè)稅,但是不得不用調高消費稅作為補充。
這讓人感覺安倍的經濟一定是鼓勵外向型,因為消費稅抑制消費,而企業(yè)稅降低促進就業(yè)增加,如本失業(yè)率2.2%左右。經濟穩(wěn)定,但是政府財務依然不可持續(xù),所以,螺絲殼里面做道場,安倍政策上做得還可以。不過日本經濟如今趨向有些封閉,包括技術方面,包括日韓爭議,實際上,這些都和安倍政策初衷大相徑庭。因為如果外貿不振,你就不應該提高消費稅,
印度莫迪經濟學,擴大政府在經濟配置中的地位。莫迪,廢鈔令,引入商品服務稅,實施破產法主導經濟出清,實際上印度經濟的特點就是小政府但是沒有大市場,政府在經濟中的主導力量非常弱。而印度人的印度教又產生了很多扭曲的現(xiàn)象,比如極端的安于現(xiàn)狀的民族性,這有多種解讀,但是莫迪的政策偏向于提升印度人的民族性。擴張稅收收入,用廢鈔令來打擊逃稅,同時將非正規(guī)經濟納入到規(guī)范中,掃除稅收死角,
但是印度難以解決的問題,其實是貧富差距問題,其增加政府補貼,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最終還是需要提供更多窮人的機會,印度識字率只有7成,比撒哈拉以南67%的比例高那么一點點,這個國家最需要的基礎設施其實是教育和扶貧脫困,然而安倍不能解決人口老齡化,不能解決日本少子化,不能解決200%的政府債務占比,但是穩(wěn)住了就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