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919年至1960年的失業(yè)率。凡爾賽體系使得各國之間的利益沖突得到了暫時的抑制,新秩序雖然在調節(jié)戰(zhàn)勝國之間的矛盾上發(fā)揮了很大作用,但究其根本,還是“武力強弱”說了算,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199年的華爾街股市崩盤,則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1、1929年的華爾街股市崩盤,為何會成為二戰(zhàn)的導火索?
凡爾賽體系使得各國之間的利益沖突得到了暫時的抑制,新秩序雖然在調節(jié)戰(zhàn)勝國之間的矛盾上發(fā)揮了很大作用,但究其根本,還是“武力強弱”說了算,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199年的華爾街股市崩盤,則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提供了充足的條件。第一,涉及范圍廣,影響大,危機從美國爆發(fā)后,很快蔓延到了加拿大,日本和歐洲國家,就連殖民地都受到牽連,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都無一幸免,工業(yè),農業(yè),貨幣,貿易等危機相互交織,整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yè)生產下降了近一半,國際貿易下降了一半還多,經濟損失超過了一戰(zhàn)。
第二,舉措不當,每個國家都只看考慮了本國危機,為了轉嫁危機,資本主義國家對世界市場的爭奪日趨白熱化,為了避免外國貨物進入本國,采取了保護關稅的措施,結果壁壘高筑,國際貿易陷入困境。當然,這還是拜猶太人的經商之道所賜,經濟危機就是他們搞得,被整的最慘的就是德國,世界政局和思潮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經理領域的摩擦轉變?yōu)榱苏螌梗詈蟊l(fā)軍事沖突,點燃了二戰(zhàn)的導火索,典型的經濟危機造成的政治危機。
2、美國在1929年為什么會發(fā)生金融大蕭條?
關于1929年經濟危機的解釋有很多,主流解釋包括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兩種解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解釋,另外,大蕭條并不是簡單的金融問題,也不能稱為金融大蕭條,而是從股市開始,最終將幾乎國民經濟所有領域都牽扯進去的低水平經濟活動和高失業(yè)率并存的大蕭條。大蕭條的標志性形象《移民母親》:大蕭條中加利福尼亞州的七個孩子的32歲母親佛羅倫斯·湯普森,1936年3月(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館藏標題為:加利福尼亞的貧困豌豆采摘者、七個孩子的母親、年齡三十二歲、加利福尼亞州尼波莫)(來源:Wikipedia,下同)根據(jù)凱恩斯的《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由于經濟總支出的降低,導致收入和就業(yè)人數(shù)大幅度下降,遠低于平均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在低水平的經濟活動和高失業(yè)率下達到了平衡。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凱恩斯的解決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因為私營部門投資不足以使生產難以維持在正常水平,為了充分就業(yè),政府在經濟放緩時,采取赤字政策,通過增加政府支出或(和)減稅來彌補,從而擺脫經濟衰退,羅斯福新政就是采取這種辦法,來重啟美國經濟的,即嘗試公共工程、農業(yè)補貼和其他方法,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羅斯福從未真正使得經濟擺脫衰退。
美國實際年度GDP:1910年至1960年,注意粉色區(qū)域是大蕭條時期(1929-1939)而貨幣主義者則根據(jù)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解釋,認為大蕭條是銀行業(yè)危機導致的,銀行業(yè)危機導致三分之一的銀行消失,使得銀行股東的財富大量蒸發(fā)。更重要的是,銀行業(yè)危機導致了貨幣緊縮,他們稱之為“大收縮(TheGreatContraction)”,這導致了貨幣價格下降了33%(通貨緊縮),
由于美聯(lián)儲不降低利率、不增加準備金、不向銀行注入流動資金,導致了正常的衰退變成了大蕭條。因此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認為,如果美聯(lián)儲能夠及時采取積極行動,那么從股市崩盤開始,經濟下滑可能只是一場普通的經濟衰退,美國1919年至1960年的失業(yè)率:注意藍色區(qū)域是大蕭條時期(1929-1939)的失業(yè)率從上述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的主流解釋來看,之所以1929年股市會崩盤,原因就在于由于科技的發(fā)展導致企業(yè)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企業(yè)盈利增加。
這導致大量貨幣涌入美國進行投資,而這些投資直接或間接的擴大了美國的生產,但卻沒有相應的增加美國的消費。而大量資金進入必然推高房價和股價,因此,在經濟繁榮期間,所有人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紙面財富在快速增長,但實際的存款卻沒有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會傾向改變消費習慣,大量消費,甚至負債消費,反應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到1933年3月6月“銀行假日(根據(jù)“緊急銀行救濟法”,羅斯福宣布全國銀行停業(yè)四天)”之間貨幣供應量大幅度減少情況的圖表但如果經濟泡沫破滅,導致房價和股價大幅度回落,那么由于在經濟繁榮期間的消費,導致大家的資產變成了負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