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家道家的核心價值觀是以完善自我,帶動和諧社會。法家與儒家,道家思想有什么區(qū)別呢,儒家思想是保守的,認為社會是退化的,現(xiàn)在不如過去,所以必須以古為法,至少也要保持現(xiàn)狀,因此他給國家治理獻的藥方是“仁愛”,獨裁和壓迫是全人類最大的敵人,應該是全世界共誅的。
1、儒家的核心價值是什么?道家的核心價值觀是什么?法家的核心價值觀又是什么?誰的影響最大?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不同的學術流派,被稱為“諸子百家”所謂“百家”只是概數(shù)。百家之名始于《莊子》中的“百家往而不返”之語,下面我們就談談百家中的儒家,道家,法家他們各自的價值觀,什么是價值觀,我查了一下,:價值觀是基于人類的一定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和判斷或選擇,也就是認定事物,辨別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xiàn)出人,事,物的價值和作用。
一,儒家儒家的價值觀是積極進取,學而優(yōu)則仕,在建功立業(yè)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孔子是一個教育家,但是他正式安下心來授徒,哪是60歲后的事了。在這之前孔子一直想把自己的思想理論用之于實踐,因此,他一直有強烈的做官愿望,始終想從政,后來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后來終于有了機會先后在三個國家做過官,魯,衛(wèi),陳三國,做過做大的官是魯國的大司寇。
全部加起來,孔子做官的時間共14年,看來,他做官的時間少,碰釘子的時間長,即使做了官,他做官的三個目的:實施政治藍圖;實踐學術主張;實現(xiàn)人生價值,一個也沒達到。更多的時候,是失望地離開(易中天先生語),最后沒辦法,只好去教書??鬃幼龉贈]有成功,但他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儒家思想成為正統(tǒng)信條,一直影響著從皇帝到讀書人到下層百姓,
從“克己復禮為仁”,到君臣,父子,仁義忠孝,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大學),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從孟子的浩然正氣,到立德,立功,立言,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到學而優(yōu)則仕。不管是漢代選拔官員的察舉制,還是隋唐以后的科舉制,都把儒家的四書五經(jīng)作為進入仕途的敲門磚,士人舉子畢其一生想成為治理國家的棟梁之才,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留名青史。
二,道家道家的核心價值觀是以完善自我,帶動和諧社會,老子的中心思想是道,主張“道法自然”。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學習道之自然無為,自由發(fā)展人的自然本性,使之返璞歸真,要求“致虛報,守靜篤”,排除雜念私見,保持虛靜清凈的心態(tài),在道德思想教育上認為“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應以自然無為為道德規(guī)范,故而理想品德是上德若谷,含德之后,比于赤子,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老子的思想是對強梁世界的一種反應,是對人類社會在混亂時的自解自慰的心理狀態(tài),以柔能克剛的辯證思想,他主張不作為就是有作為,自然演進就是規(guī)律表面看老子不關心國家大事,像一種隱士的處事觀念,實際上老子非常關心國家的發(fā)展前途和國家大事。只不過與儒家的入世觀點不同,老子認為在天下禮崩樂壞的現(xiàn)實下,愛護天下,首先愛護自己,要想拯救天下,先要拯救自己。
這個社會也就會被拯救,“天下治矣”,通過個人的領悟道,修養(yǎng)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以出世為名,通過無為而無不為的理念治理國家,才能使社會處于一種和諧狀態(tài)。三,法家法家的核心價值觀,以生命為代價,以權,勢,術為武器,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法家與儒家,道家思想有什么區(qū)別呢,儒家思想是保守的,認為社會是退化的,現(xiàn)在不如過去,所以必須以古為法,至少也要保持現(xiàn)狀,因此他給國家治理獻的藥方是“仁愛”。
道家思想是逃避的,不追求榮華富貴,也不跟人競爭,奉行清靜無為,無為無不為,道家獻給治理國家的藥方是“無為”,法家思想是一種統(tǒng)御術,認為崇古是一種罪惡,最好的時代不是過去,而是現(xiàn)在。只有君主嚴厲地實行法治(不是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法制),才能發(fā)揮國家的功能,完成秩序與和平,使國家強大,在諸侯爭霸的時代,當上霸主,因此,法家獻給國家嚴格說來是獻給君主的藥方是“殺人的刀”,刀出鞘,要見血,不殺別人,就殺自己(易中天先生語)而這把刀的名稱就叫“勢,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