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當然屬于實體經濟,并且還是實體經濟中占比較大的那一部分。這并不代表實體經濟的沒落,畢竟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根基,網絡經濟脫實向虛的發(fā)展中也不能過于膨脹,必須還要掌握好一定的度,防止網絡經濟過度發(fā)展和自我循環(huán),導致實體經濟受到擠壓,畢竟實體經濟始終如一都是網絡經濟的根基,而網絡經濟是實體經濟的助推器,只有讓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我們的經濟才能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下去,這就是我的觀點,謝謝。
1、房地產屬不屬于實體經濟項目?
房地產當然屬于實體經濟,并且還是實體經濟中占比較大的那一部分。在任何國家的經濟數據當中,房地產數據都是其中的重頭戲,我們看到發(fā)達經濟市場包括美國和歐洲在內,房地產的疲軟都帶來經濟的增速放緩,房地產的繁榮都帶來經濟的增長加強,這就證明房地產與實體經濟息息相關,房地產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利益鏈條,包含了土地建工原料,裝修等多個市場,涉及的就業(yè)人數非常多,涉及的制造業(yè)生產也非常的大,因此房地產可以說是實體經濟的支柱之一,并且在過去的十幾年內,我國經濟增速得到飛速發(fā)展的前提下,房地產因此也得到了支撐,并且消化了一定制造業(yè)過剩產能的消耗作用。
在我們國家市場中,房地產既是實體經濟又是資產價格,在一定的時期內房地產承擔了大家投資的職能,因此很多人將資產配置放在了房地價格上,然而這些投資并不能說是市場的主導,因為絕大多數人購買房產都是為了改善自己的住房需求,我舉個例子,一個三口之家,買了第2套房,現在出租,這套房能說是投資嗎?很難講,因為這套房很可能是為自己的孩子準備未來居住的。
2、有觀點認為房地產不是實體經濟,那么什么叫實體經濟,房地產屬于什么經濟?
作為一名剛需,在我看來房地產根本不能算是實體經濟!從情感上來認知,實體經濟是一個褒義詞,實體經濟為人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資料,提高了人的生活水平,增強了人的綜合素質。而房地產呢?作為剛需,我很負責任的說,只要我買了房,它必然會降低我的生活水平,為了還房貸省吃儉用,最無奈的是,我還買不起房,買不起房就找不到愿意和你生活的女朋友,就這樣了,還能談增強綜合素質?在我看來,房地產更符合虛擬經濟。
美聯儲:房市下滑沒有傷害到實體經濟領域,實體經濟是除去房產市場和金融市場之外的部分,馬克思認為,虛擬資本實在借貸資本和銀行信用制度的基礎上產生的,虛擬經濟就是從中衍生出來的。想想我們的房貸,虛擬經濟:1、是一種錢生錢的經濟活動;2、覆蓋了金融業(yè);3、資本獨立化運動的經濟。房地產更像是資本獨立化運動的經濟,資本以脫離實物經濟的價值形態(tài)獨立運動,
3、如何理解實體店不是實體經濟,電商也是實體經濟?
你說的實體店是線下的實體零售店,實體店零售店并不等于實體經濟,當今社會條件下,電商也好,新形式下的自媒體也好,他們實際上是對社會經濟銷售關系的一種重構,實體店的銷售需要從批發(fā)商拿貨,批發(fā)商需要從更集中的批發(fā)市場拿貨,批發(fā)市場直接和工廠進行對接,線上的電商或者說自媒體的帶貨銷售是直接從廠家或者集中性的批發(fā)商來拿貨,他的供應鏈更短,所以更有競爭力,作為實體店的銷售者,應該想辦法所得自己的供應鏈,才能有更強的競爭力,實體店也可以開線上的零售店,他們開線上零售店不就一樣了嗎?作為消費者,從線上和線下購買商品,商品本身沒有什么差別,作為零售店老板,自己店里不可能什么都有,然后很多東西也是通過電商來購買的,也覺得得這個電商更加方便。
所以實體店的困惑的解決方案就是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在目前的這個銷售關系的重構當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實體店的方向是線上結合,線下就是馬云說的新零售,把實體店的功能繼續(xù)拓展,擴大化,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這樣才能堅持下去,如果沒有沖擊,還好一點,如果有線上的零售沖擊的話,你的實體店肯定要發(fā)揮其他作用才行,這個找準位置非常重要。
同樣,電商繼續(xù)發(fā)展就要和實體產業(yè)和實體店等等線下要素進一步結合和融合,就好比說封建社會當中有地主小地主,自耕農還有貧農佃農,當社會關系變化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技術進步了,地主不見了,或者說自耕農不見了,或者小地主不見了,你貧下中農就沒地方租地活不下去了嗎?實際上是市場生產和銷售集中到了電商和實體店鋪的結合體上面了,既有場景,又有數據,就是說,電商一直在做工廠的優(yōu)化方案,是比實體店鋪更全面更完善的,和工廠結合更緊密的,他如果不是實體經濟,誰能是實體經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