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藏糧于地、確保種糧的耕地不減少。優(yōu)等地面積僅有2.90%、高等地面積為26.59%、中等地面積為52.72%、低等地面積17.79%,藏糧于地,就是要保護好我們的耕地,確保耕地紅線能守的住、守的牢,這就是本答者對“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理解和思考,你說對嗎。
1、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藏糧于地你怎么看?怎樣才能藏糧于地?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這就是很簡單的道理,也有人認為把糧食藏地,有的不可思議,實際就是儲藏在每家每戶,吃著方便。不能以國家儲備糧庫為主,因為你的所需不能讓國家來管理。國家儲備糧是為國防及受災地區(qū)預防為主的,不是為有土地不種人保管糧食的。常言說的好,家有儲存糧,遇荒人不慌,就好比現(xiàn)在,信息化非常靈通。那里多少天無雨??,那里遭災,
等情況,如果自己家有吃的你會那么著急嗎。為啥老人常交待,不冷代衣服,出門要帶干糧。這就是防止沒有預聊到事情發(fā)生,我這樣的問一句。經長跑長途車的人,隨時都會準備路上吃的喝的,什么需要備用,熱冷都會準備棉被在車上。藏糧于技,這就是利用什么樣的方法能保存時間長,不變質。不讓違害糧食減少,造成不必要浪費,好比,霉變,蟲腐蝕。
2、如何理解糧食生產“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有糧常記無糧日,飽時莫忘挨餓時,保護耕地必須“下狠心”,農技推廣必須“無條件”!糧食之于人的重要性,就象空氣和水!只有保護好我們的“口糧田”、讓糧食生產扎上科技的翅膀,才能擁有“手中有糧、心不慌”的從容和淡定,才能穩(wěn)穩(wěn)地把握住涉及到14億中國人吃飯安全的主動權。藏糧于地,就是要保護好我們的耕地,確保耕地紅線能守的住、守的牢,
確保糧食產能必須嚴守耕地面積!土地是產糧的寶藏。糧產于地,地為糧基;地之不在,何談于糧!耕地就是我們的“口糧田”,必須實行最為嚴格的保護制度,才能確保有地種糧、有地產糧,才能有能力把14億中國人的飯碗裝進由中國自己的土地上生產的糧食!大家知道,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是“三山六水一分田”,人多地少是基本國情,人均占有的耕地還達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而且在這些土地資源當中,優(yōu)質耕地是少之又少。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全國耕地評定為15個等別,1等耕地質量最好,15等最差,全國耕地質量平均等別為9.96等,優(yōu)等地面積僅有2.90%、高等地面積為26.59%、中等地面積為52.72%、低等地面積17.79%。我國耕地質量總體偏低,優(yōu)高等僅占三成,14億人要吃飽飯,在人均耕地少的情況下,保護耕地就成了天大的事,所以國家實行了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并且提出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來保護我們的耕地,將“基本農田”上升為“永久基本農田”,嚴禁將耕地轉變?yōu)榉寝r用地,徹底清理“大棚房”和占用耕地建民房,實現(xiàn)占補平衡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守的住、守的牢,任何時候都要穩(wěn)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任何時候都不能有任何的閃失。
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藏糧于地、確保種糧的耕地不減少,堅守住了耕地的紅線就是守住了14億中國人的口糧的底線。所以各級政府、社會組織、廣大人民群眾都要樹立“保護耕地,人人有責”的危機意識,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實際行動愛惜耕地、保護耕地、節(jié)約用地,藏糧于技,就是要為糧食生產插上科技的翅膀,確保在需要時能產的岀、供的上。
提高糧食產量一定要重視農業(yè)技術的力量!農技是增產的源泉,在保證擁有種糧耕地的基礎上要提高糧食產量、增加糧食產能、增強糧食保供能力,農業(yè)技術的創(chuàng)新、推廣和應用將是不竭的動力。針對耕地質量低、產出低和傳統(tǒng)耕種、靠天吃飯的實際,如何解決提單產、增品質的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十分重大的課題,農業(yè)科技是農業(yè)走向現(xiàn)代化的重要支撐,農業(yè)科技的進步是解決糧食生產的根本出路,在現(xiàn)在的形勢下要確保糧食安全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農業(yè)科技的進步和創(chuàng)新、更加依靠農業(y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通過農技、農藝來突破制約糧食增產、增收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