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的歷史外蒙古曾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不過在抗日戰(zhàn)爭后期,蘇聯(lián)以“干涉中國內(nèi)政以及軍事侵占中國東北和新疆”為條件,迫使當時中國政府同意了外蒙獨立。如果要是蒙古回到祖國的懷抱,那么情況就大有不一樣了,?蒙古軍兵鋒兇猛,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空間遷往東北,總而言之,條件不成熟,屬于高風險運作。
1、蒙古軍隊南下時,金國為什么不撤回東北,而選擇了南遷?
這個問題問的有意思。我想說的是以當時的情況如果金國撤出中原,遷往東北才是非常不理智的選擇,在當時的極端情況下,只能選擇南遷延長國祚,唯一的槽點就是金國放棄中都的速度實在太快,導(dǎo)致整個北方局勢迅速崩潰,但一路向南確實是相對明智的選擇,這是沒得說的,當時去東北只可能導(dǎo)致金國加速滅亡。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所謂的遷往東北有幾大原因?qū)е缕涑蔀椴豢赡艿娜蝿?wù):?蒙古軍兵鋒兇猛,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空間遷往東北,總而言之,條件不成熟,屬于高風險運作,
這個我們來看看“大蒙古國”的進兵情況就知道了,就在金大安三年、成吉思汗六年(1211)的二月,成吉思汗統(tǒng)轄蒙古各部誓師伐金,攻占大水濼、豐利等縣,當時蒙古軍可能是做試探性進攻,于金國的軍力并無太大殺傷,金國只是命令獨吉思忠筑壕嚴備,對烏沙堡等重要的軍事堡壘做一下修繕什么的。在這個時候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未來戰(zhàn)局會這么難看,肯定不會去想遷徙政治中心的問題,估計金國高層認為:無非就是蒙古蠻子騷擾一下,成不了啥氣候,
成吉思汗的不臣之心金國是知道的,只不過確實沒想到總攻來的這么快。然后,要命的七月來了,蒙古軍真正的攻勢啟動,形勢急轉(zhuǎn)直下,此次蒙古人進軍,就在當月攻下了西京大同、桓州、撫州,八、九月,金國20萬~30萬野戰(zhàn)主力于野狐嶺被殲滅,“金之精兵猛將盡沒于此”。(《元史》謂此戰(zhàn)發(fā)生于第二年正月,但更原始的《圣武親征錄》謂此戰(zhàn)發(fā)生于1211年,《新元史》、《大金國志》亦謂此戰(zhàn)當于1211年8~9月間,查當年9月蒙古軍已至中都城下,若金軍主力于此前未滅,豈敢作如此大膽之舉動,是故支持《圣武親征錄》之記載),
九月,蒙古軍攻占宣平府(河北懷安)。閏九月,攻占宣德州、德興府,十月,哲別攻破,推進至中都外圍。這些信息告訴我們什么?第一、元軍攻勢過于猛烈,兩月之間就已經(jīng)殺到了北京外圍,如《金史》所說,北京外圍州縣已經(jīng)全部被蒙古軍攻占,這種時候怎么遷往東北?第二、金軍野戰(zhàn)主力喪失,越往北真是越不安全,往東北走那是找死,
第三、蒙古軍攻下桓州后,順便拿了金國的群牧監(jiān),奪獲馬匹四十余萬,徹底算是廢掉可金軍的戰(zhàn)略機動能力。由此三項,遷往東北無異于是癡人做夢,野狐嶺之戰(zhàn)后,攻守之勢互換,金整個北方猶如篩子一樣任蒙古軍馳騁,隨著時間推移,形勢越來越壞,僅僅在1213年,蒙古三路大軍橫掃河北、山東、山西方圓數(shù)千里,地方勢力抬頭和蒙古人勾結(jié),經(jīng)過就連中原都保不住了,遑論東北。
怕大家看文字沒感覺,上圖直觀感受一下,所劃箭頭皆為蒙古攻勢所及之處,還遷往東北?就這形勢遷往天堂倒是很快,當然,蒙古人也不一定要占領(lǐng)城池,只需要派些斥候于中都城外轉(zhuǎn)轉(zhuǎn)就可以了,畢竟蒙古人當時是非常重視偵查敵情的,更有地方勢力和金國過不去,隨時會向蒙古軍通風報信。把一個國家得政治中心遷往另外一個地方可是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計劃,肯定是幾萬或是十幾萬人的規(guī)模,你往南遷,畢竟離蒙古人越來越遠,還能操作一下,你往北遷,怕是要被蒙古軍快速合圍了,這和送人頭有啥區(qū)別?更何況東北不是你想去,想去就能去,
早在1212年哲別就攻占了東京遼陽。而地方民族勢力與金國矛盾重重,眼瞅著蒙古軍實力占優(yōu),就紛紛揭竿而起,就比如說契丹人不受金國信任,金國曾“下令遼民一戶以二女真戶夾防居之”,值此形勢,耶律留哥率當?shù)氐钠醯っ癖姺唇?,并投效蒙古?215年,興中府(遼寧朝陽)土豪石天應(yīng)起兵反金投蒙,錦州張鯨起兵反金,同年,蒲鮮萬奴建立東真國,東北幾大勢力并起,根本就沒有金國發(fā)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