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yè)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對于一款合資日系車,日本企業(yè)和中國企業(yè)各能賺多少,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戳到了國內合資車企的痛點了。八十年代初中國主動找日本車企談合資時,由于涉及到技術轉讓,日本將把在華企業(yè)移回本土或東南亞對合資日系汽車有影響嗎。
1、對于一輛合資日系車,日本企業(yè)和中國企業(yè)各能賺多少錢?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yè)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對于一款合資日系車,日本企業(yè)和中國企業(yè)各能賺多少,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戳到了國內合資車企的痛點了。這個年頭誰有技術誰是老大,誰就有主導權,當然也就賺的更多,合資品牌在國內的情況是中方和外方的持股比例為51:49,大體是1:1,按這個比例說理論上賺的錢大家是一人一半,但理想永遠比現(xiàn)實骨感,外方除了正常的股份分紅之外還會向中方收取10%左右的技術專利費,這還不算完,目前有不少合資車的大件都是從外方進口而來,這里邊又會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于此同時還會有研發(fā)費用,品牌費用等等,最后中方能賺到的也僅僅是一點湯湯水水,大頭都被外方拿走了。
我們就拿漢蘭達來說吧,一臺漢蘭達賣30萬的話,其實它的出廠費用最多最多也就20萬,廠家會以一定的折扣交給經銷商,可能會是25萬,經銷商再逐級下放,我們就按廠家賣給總代的利潤是5萬計算。這5萬里邊首先日本豐田公司會拿走2.5萬,中方賺2.5萬,20萬的成本里有2萬專利費,還有進口發(fā)動機,變速箱的差價大約也能有個1萬塊,也就是說賣出一臺漢蘭達中方賺2.5萬,日方賺2.5 2 1=5.5萬,
2、買一輛合資的日本車,日本人能賺到多少錢?
買臺十萬的合資車,一般增值稅加消費稅加上購置稅加上車船使用稅的話,大概在2.3到2.5萬左右!也就是說這兩萬五是直接給國家的,跟汽車生產廠家一點毛關系都沒有,如果算外國(也就是主題里說的日本人)能賺多少錢,那么這兩萬五要從這十萬里面扣除,也就是生產廠家出廠的時候只有7萬五左右,而我們出十萬塊錢就被蛀蟲吃掉了兩萬五!在這七萬五里面,要除掉一切的生產成本,包括材料費用,工人工資生活費用,房租水電,工商管理,衛(wèi)生管理,消防管理國稅地稅等一切費用之后,純利潤其實還不到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說純利潤最多兩萬來塊。
因為是合資車,在中國生產的,所以中國公司是會比外國公司的利潤要多,說穿了外國公司也就是拿了一點技術費用而已主要還是中國公司賺錢,具體一臺十萬的車,外國賺多少錢的話,這里面有很多的算法也不一樣,每個公司和中國公司簽的合同也不一樣,但一般的合同來說,外國公司會提取四分之一左右的技術費用!也就是說在5000塊左右,但不同公司也有偏差,但最高一般不會超過三分之一!,
3、為什么日產不在中國分別合資南北兩家?
日產汽車同樣有「南北兩家」合資公司內容概述:鄭州日產與東風日產的車型特點,日產汽車的真實水平。外企在國內允許有≤2家合資公司,為擴大產品線與競爭力,各大外企均以兩家為標準,比如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一汽通用與上汽通用,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等等;總而言之知名度較高的外國汽車品牌都與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有合作關系,剩余更差一些的品牌則會與二汽、長安等企業(yè)合資。
「二汽·東風汽車」被戲稱為“庶出”,能選擇的只能是日產、雷諾、標致雪鐵龍等略顯詭異的品牌,法系陣營已經全線潰敗,剩下的日產汽車看似風光但也有隱隱的危機了。因為公務用車不在允許使用外國品牌,而日產的兩大合資公司基本依靠B端市場生存哦,鄭州日產汽車成立于1993年,這是日產汽車生產商業(yè)車型的合資公司;知名車輛有面包車NV200,Nissan皮卡等等。
然而這兩大車型都幾乎淪落到邊緣,日產面包車幾乎停產,皮卡車在失去B端市場后也是生存艱難,所以鄭州日產最終被東風日產入股了,「東風日產」成立于2004年,這一階段的日產汽車幾乎破產,在雷諾汽車的力挽狂瀾下才逐漸步入正軌。日產與二汽的合作主要生產乘用車型,知名度較高的有軒逸、天籟、逍客、奇駿之流,然而日產汽車的品質雖然非常一般,但鑒于C端個人用戶市場對于洋品牌總有些莫名的好感;所以即使是“東洋汽車”也能獲得斬獲相當程度的市場份額,此時鄭州日產已經不能與二汽日產相提并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