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在德國上市,是海爾品牌世界化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也非常具有戰(zhàn)略意義。事實上海爾是內地唯一一家在三地拆分上市的企業(yè),因此A股只是海爾家電的一部分,在港股和法蘭克福還有其他部分,但好在海爾堅持了下來,18年過去了,雖然因為真槍實彈的海外投入降低了海爾全球化的利潤空間,但是不可否認,海爾在全球化布局中真切取得了巨大收獲。
1、海爾為什么要在德國上市?
海爾在德國上市,是海爾品牌世界化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也非常具有戰(zhàn)略意義。海爾這個企業(yè)看似普通,實則很不一般,從建立到現(xiàn)在,每一步走的都很獨特,一、魂牽夢縈海爾創(chuàng)立之初,張瑞敏就有個品牌夢,那時候雖然海爾只是一個瀕臨倒閉的街道小廠,但張瑞敏就意識到唯有品牌才能讓這個廠起死回生,所以他做了一件在當年可謂驚天動地的大事。
沒錯,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砸冰箱”,請大家原諒我講了一個老梗,但這個事件最能充分說明張瑞敏對于品牌的執(zhí)著,二、南征北戰(zhàn)南征北戰(zhàn)不光指在國內,包括在世界各地。最初海爾是先在國內打下白電市場銷量第一的基礎的,1988年12月,海爾獲中國電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質量金牌,從此奠定了海爾在中國電冰箱行業(yè)的領軍地位,國內做了老大了,海爾又把目光放到了全球。
畢竟任何企業(yè)發(fā)展到一定體量,都會把手伸向外邊,可口可樂如此,麥當勞也是如此,此時恰逢國家提倡企業(yè)“走出去”,海爾順勢而為,出海便成了必然。三、初聞喜報走出去容易,活下來難!當初一起響應號召走出去的企業(yè)不止海爾一家,同樣做家電的還走出去了另外幾家,但當時中國品牌“山寨”、“質量低劣”的標簽在外國人眼里根深蒂固,根本沒人相信中國品牌。
這只能說是某些南方小廠挖的坑,海爾他們當了背鍋俠,當時南方很多小企業(yè)拼命搶外貿單,粗制濫造就交差,出口量還巨大,占據(jù)了很大比例的國外市場,而比例越大,使用人群就越廣,對中國品牌的殺傷力也就越強。實質上海爾他們當時的質量就已經(jīng)不錯了,在做工和設計上都是可以和國外品牌平分秋色的,但人吧就是這樣,外國人也一樣會有先入為主的概念,所以仍舊不信任,導致當時的家電企業(yè)發(fā)展在國外開拓市場非常難,塑造自己的品牌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在這樣惡劣的大環(huán)境下,部分企業(yè)為了追求快速見效,就采用了貼牌、代工等方式。還有的企業(yè)是“國內加工,國外銷售”,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迅速賺到錢,缺點就是沒人知道你的品牌,只有海爾一家選擇了堅持自主創(chuàng)牌,期間經(jīng)歷了很長時間的艱苦奮斗,正所謂“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但好在海爾堅持了下來,18年過去了,雖然因為真槍實彈的海外投入降低了海爾全球化的利潤空間,但是不可否認,海爾在全球化布局中真切取得了巨大收獲,
再加上一系列品牌并購,海爾最終以品牌矩陣的形象亮相國際舞臺。四、列子乘風海爾有一個著名的模式,就是“激活休眠魚”,可能有很多人聽不懂,其實用一個成語來解釋最簡單不過,那就是“列子乘風”。列子御風而行,他行到哪里,哪里就枯木逢春、重現(xiàn)生機,其輕松自得,令人羨慕,海爾盤活了很多虧損嚴重的廠子,使其重現(xiàn)生機,就是最好的說明。
五、傲視全球如今的海爾,不僅連續(xù)10年國內白電銷量第一,在國外也是頻繁拿各種第一,互聯(lián)空調連續(xù)兩年銷量第一,智能家居備受認可,人單合一模式被全球各大企業(yè)效仿學習。從本土制造到海外創(chuàng)牌再到品牌全球化,海爾用近20年的時間將一個中國品牌打造成了世界第一家電品牌集群,并且通過全球化的制造布局,向多品牌、跨產(chǎn)業(yè)、跨區(qū)域的全球化升級,每一個品牌的市場布局都隨之重塑,相互融合、相互依托的雙贏格局就此形成。
2、海外營收1006.22億,海爾憑啥在海外火“出圈”?
很多人以為海爾家電在國內的銷售額低于美的和格力,是走下坡路的信號,其實這只是看到了表象,只看到了數(shù)據(jù),對其他一無所知,海爾被歐盟評選為最受歡迎的中國品牌,僅此一點就足以說明海爾在國外的影響力之大,銷量之高。因此不能只靠國內的營收跟美的和格力作比較,但即便只是國內營收,海爾家電也在2020反超了格力,很多人看到海爾的A股市值低于美的格力,就認為海爾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