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北京成為了互聯網的中心城市之一。北京和上海歷年來人均GDP就是差之毫厘,交替領先,如果看21世紀的前10年,即2000-2010年,上海的互聯網公司并不比北京少,而且也非常成功,那時北京的互聯網優(yōu)勢遠沒有現在這么大,但是從2010年之后,隨著盛大、九城、巨人、1號線、大眾點評、土豆網等一系列上海的互聯網公司被總部在其他地區(qū)的互聯網公司在業(yè)務上擊敗,例如盛大、巨人、九城被騰訊、網易和北京的暢游、完美反超,1號店被京東收購,大眾點評被美團收購,土豆網被優(yōu)酷收購,餓了么被阿里收購,快滴、Uber被滴滴收購,這一系列的打擊導致上海的互聯網元氣大傷,導致上海缺乏像BAT(百度阿里騰訊)和TMD(美團嘀嘀)這樣的互聯網領軍企業(yè),而沒有領軍企業(yè)的后果就是產業(yè)無法聚集,人才要發(fā)展只能北上北京或南下杭州廣州深圳,互聯網人才的外流又會導致當地缺乏足夠的人才去振興這個產業(yè),由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以至于上?,F在的互聯網產業(yè)已經嚴重落后于北京,甚至很多人說已經落后于杭州。
1、為什么文化藝術產業(yè)聚集在北京而不是上海?
1、有國家的頂層規(guī)劃,國家文化及交流中心,從影視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到各個文化區(qū)雨后春筍發(fā)展,也離不開市政府的支持。2、有良好的人才培育基礎,中戲,北影,中美,清美等等,3、深厚的文化底蘊,北京幾十年的文化創(chuàng)作人才層出不窮,建立了濃厚的文化氛圍與人才圈。4、良好群眾基礎,從梅蘭芳大劇院到人藝小劇場,從德云社到嘻哈包袱鋪,文化生活深深浸入到每個人,
2、是不是互聯網公司更愛扎堆北京而不是上海?為什么?
這個問題各路專家講了很多,拿了很多數據,畫了很多圖表,舉了很多案例,也做了很多論證,但大部分都只是論證了一個事實——就是現階段互聯網公司確實北京比上海更多,但至于原因?我覺得分析的并不是很有道理,尤其很多論調喜歡拿城市文化和定位說事,好像上海的海派文化和金融中心導向使得互聯網就很難在上海發(fā)展的很好,但北京難道沒有同樣的問題嗎?為什么北京成為了互聯網的中心城市之一?我建議換一個視角看這個問題。
其實,如果看21世紀的前10年,即2000-2010年,上海的互聯網公司并不比北京少,而且也非常成功,那時北京的互聯網優(yōu)勢遠沒有現在這么大,但是從2010年之后,隨著盛大、九城、巨人、1號線、大眾點評、土豆網等一系列上海的互聯網公司被總部在其他地區(qū)的互聯網公司在業(yè)務上擊敗,例如盛大、巨人、九城被騰訊、網易和北京的暢游、完美反超,1號店被京東收購,大眾點評被美團收購,土豆網被優(yōu)酷收購,餓了么被阿里收購,快滴、Uber被滴滴收購,這一系列的打擊導致上海的互聯網元氣大傷,導致上海缺乏像BAT(百度阿里騰訊)和TMD(頭條美團嘀嘀)這樣的互聯網領軍企業(yè),而沒有領軍企業(yè)的后果就是產業(yè)無法聚集,人才要發(fā)展只能北上北京或南下杭州廣州深圳,互聯網人才的外流又會導致當地缺乏足夠的人才去振興這個產業(yè),由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以至于上?,F在的互聯網產業(yè)已經嚴重落后于北京,甚至很多人說已經落后于杭州,
反之,北京互聯網的興旺很重要的一點是有一批各個領域的龍頭企業(yè),字節(jié)跳動、百度、滴滴、美團、騰訊北分、阿里北京總部、小米、華為北研所,還有一批老牌的二線互聯網公司,搜狐、新浪、網易北分、360、58同城、搜狗、暢游、完美、鳳凰網、瓜子等等,而且在激烈的競爭中,這些公司取得了勝利,守住了地盤,成為了巨頭或細分領域的小巨頭,而上海公司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它們大部分失敗了,只剩下攜程算是碩果僅存(幸好收購了去哪兒,不然結局還真不好說)。
3、為什么上海那么發(fā)達,卻是在繼北京、天津地鐵建成后的第三個有城市軌道交通的?
作為一個上海人來答一下吧!上世紀50年代專家說上海地質是豆腐:其實上海很早就想建造地鐵了,知道最早是什么時候嗎?1950年國民黨大轟炸后,當初上海市政府的交通負責人和前蘇聯市政建設專家就提出了建造地鐵,當然當初的想法主要是為了防空,防止被轟炸破壞,而進行地鐵的建設,但是經過實地勘測后,建造地鐵的事情被蘇聯專家給否定了。
因為上海是沖擊平原,又是靠海邊,地下水位非常高,隨便挖挖就出地下出水,同時整個地質也非常松軟,當時蘇聯專家得出的結論就是上海這地質沒法造,用蘇聯專家當時的話說,就是豆腐里打洞,打哪兒塌哪兒!上世紀60年代獨創(chuàng)盾構法零的突破:但是上海人并未死心,進入上世紀60年代后我們自己在浦東進行試驗了,并且在1963實現了零的突破,在浦東塘橋采取盾構法,試挖了直徑4.2米的盾構,掘進了100多米,也就是說在豆腐里順利的打了一個小洞,并且還沒塌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