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 際華 集團: 際華 集團、 新興 鑄管。新興際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業(yè)務部鑄管-2/鑄管股份有限公司以募集方式獨家設立,新興際華是新興際華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新興際華集團有哪些下屬二級單位。
1、國資改革的股票有哪些中成股份,中國節(jié)能環(huán)保:啟源裝備,煙臺萬潤。新興 際華 集團: 際華 集團、 新興 鑄管。晉江集團:晉江、晉江投資華誼集團:氯堿化工、三愛富、雙錢安百里集團:安百里、友誼股份、上海物貿(mào)光明集團:光明乳業(yè)、光明乳業(yè)。紫怡股份、李海股份、SST中紡儀集團:廣電電子、廣電信息、樂飛音響、樂飛股份、廣東洪光資產(chǎn)管理有限公司洪光控股。
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廣東高速a .廣東粵電集團有限公司粵電a .廣東機場管理集團公司白云機場。廣東水電集團廣東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有17只國資概念股,分別是國貿(mào)、大龍地產(chǎn)、油研新材、BTG酒店、北京城建、首開股份、金字天正、中電廣通、京能地產(chǎn)、北京城鄉(xiāng)、北辰實業(yè)、金宇股份、中信銀行、金融街、經(jīng)緯紡機、順鑫農(nóng)業(yè)、安泰科技。
2、 新興 際華 集團下屬二級單位都有那些?三級單位都有哪些?新興際華集團作為董事會首批試點單位,采用“戰(zhàn)略管控 財務管控”的管理模式,實行三級公司制。集團位于戰(zhàn)略投資中心??偛肯略O辦公室(信息辦)、戰(zhàn)略投資部(安全生產(chǎn)部、科技管理部)、法律事務部(政策研究室)、審計風險部(紀檢監(jiān)察部)、資產(chǎn)財務部、人力資源部(董事會辦公室、黨委組織部)、黨群工作部(企業(yè)文化部、團委)、信訪辦(工會辦公室)等部門和辦公室。
3、蕪湖 新興 鑄管有限責任公司的歷史沿革蕪湖-2鑄管由-2際華-3/公司和-2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于2003年4月27日正式上市,注冊資本5億元。蕪湖新興 鑄管有限責任公司位于蕪湖市東南部青弋江畔,地理優(yōu)勢明顯。廠區(qū)鐵路可連接京廣線、京九線、京滬線;高速公路直達南京、上海、合肥、杭州等城市;蕪湖港是長江良好的深水良港,也是原燃料的中轉集散地。水可以沿長江進入四川,送到蘇州、上海,還可以通過海路運到世界各地。
武鋼重組后,公司計劃在三至四年內(nèi)投資1213億元,將蕪湖新興建成年產(chǎn)120萬噸生鐵、80萬噸特殊鋼、-1/3540萬噸球墨鑄鐵的生產(chǎn)能力。銷售收入超35億,利稅超6億。公司成立后,制定了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第一步,改造煉鐵高爐和煉鐵前置系統(tǒng),環(huán)境治理達標。
4、 際華 集團是不是央企?肯定,其母公司是-2際華-3/,是國資委直屬的100多家央企之一。是新興際華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就是央企的孫公司新興鑄管集團。二、實際控制人名稱:國務院國有資產(chǎn)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說明:國務院國有資產(chǎn)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 100%新興鑄管集團有限公司> 66.33%際華123。國務院國有資產(chǎn)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股份有限公司> 100% 新興 鑄管/股份有限公司> 100%新興鑄管財產(chǎn)(投資)
5、 新興 際華 集團有限公司的業(yè)務板塊鑄管股份有限公司新興 鑄管股份有限公司by新興鑄管-3/。公司前身為三線陸軍鋼鐵廠,始建于1971年,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跨地區(qū)、跨行業(yè)的集科、工、貿(mào)于一體的大型企業(yè),是520家國家重點企業(yè)之一。新興 鑄管股份公司先后榮獲“全國質量效益先進企業(yè)”、“全國環(huán)境保護先進企業(yè)”、“全國用戶滿意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中國杰出管理貢獻獎”、“十佳上市公司”、“中國企業(yè)新紀錄優(yōu)秀創(chuàng)造單位”。
6、 新興 際華 集團與中國 新興( 集團這兩家都是央企,不過沒關系。從層級上看,如果新興 際華是一級央企,另一個與之同級的央企叫通用技術,中國新興是通用技術下的二級企業(yè)。簡單來說,新興 際華比中國新興高一個層次。當然,回到幾十年前還是有關系的。都是有軍工背景的企業(yè)。1998年中國新興-3/總公司管理總后勤部直屬所有企業(yè),但由總后勤部生產(chǎn)管理部(兵團級)管理。1998新興-3/總部和商業(yè)企業(yè)(少部分,資產(chǎn)不到100億)交由國家管理,其余生產(chǎn)企業(yè)(目前資產(chǎn)800億)由總后勤部直接管理。
2000年10月,以-2鑄管-3/的名義重組了廠部局新興鑄管。集團一套機構兩塊牌子跟廠局,2001年集團整體劃歸中央管理,2010年更名為-2際華-3/。但2008年,中國新興 集團被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合并,再次合并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