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A3,A4);{60日均線上穿250日均線}C7。=BARSLAST(C6);{60日均線上穿250日均線到當(dāng)前的天數(shù)}E1,=COUNT(C6,D1);{60日均線拐頭向上以來60日均線上穿250日均線的次數(shù)}E3,=MA(C,10);{10日均線}A2。
1、股票20日均線怎么看?
直接說要點:20日均線只是一根線而已,本身并沒有什么神奇的,要想用得好,必須結(jié)合其他條件。就好比下圖,紫色的粗線就是20日均線,你能看出它有什么神異嗎?駁斥幾種觀點:1、一根均線走天下,線上持有,線下賣出;先看下圖,貌似用這個方法不錯,每次進出場都有利潤空間,還不少;我們再換個圖,你再試試:是不是賺不到,還虧一點,而且股票是T 1的,剛買就跌的話,跑不了還很容易被套,
有人說了,這是明顯的下跌趨勢,我們只做上漲趨勢就好了。問題是:在走出來之前,你能看出將來一段是漲是跌嗎?如果能看出來,你完全可以把均線乃至所有指標(biāo)扔了,比如下圖,請預(yù)測漲跌:是不是看著像要拉升的樣子?結(jié)果如下:所以,這個“一根均線走天下”的說法,是不靠譜的,他必須添加其他的輔助條件。比如:1、趨勢要向上,且20均線有一定的角度;2、股價和某些指標(biāo)(比如MACD)不能有頂背離形態(tài);這只是粗淺的一些分析,實際用起來更復(fù)雜,
2、參數(shù)“妖魔化”或者說“神圣化”;意思就是某個參數(shù)的指標(biāo)最有效,其他的參數(shù)都沒法和它比。我們就拿20日均線來說(下圖紫色粗線),還是那個圖,你覺得它有什么神異之處,反正我是沒看出來?要知道,有一個詞叫“過度參數(shù)擬合”,這個是在量化中常常提到底,意思就是在進行歷史數(shù)據(jù)回測時,為了得到更好的結(jié)果(也就是賺的最多),不停的調(diào)整參數(shù),直到出現(xiàn)受益最高的一組參數(shù),
但這種擬合出來的結(jié)果,只能代表過去一段時間,拿到實際走勢中,往往啪啪被打臉。那么,要怎么結(jié)合其他條件運用均線呢?干貨分享:1、結(jié)合多根均線,以便判斷趨勢的力度和持續(xù)性;不是均線都向上就可以進場的,要看幾個條件:1)扇形發(fā)散的均線,不能進,說明短時間拉升力度大,有回調(diào)需求;2)要等股價回踩多根密集均線支撐位,拉起概率才大,力度才強,
如下圖:黃框中,均線扇形發(fā)散,說明短期拉起力度大,但不夠持續(xù),會有調(diào)整;后面的箭頭處,多根均線匯聚,紫色均線支撐不破,再次拉起。2、結(jié)合MACD判斷拉升的可持續(xù)性;比如如果MACD已經(jīng)出現(xiàn)縮量頂,特別是頂背離時,即使均線趨勢形態(tài)良好,也很可能有持續(xù)的下跌調(diào)整,此時不能進場,如下圖:綜上所述:單單一根20日均線,真沒法用,唯有結(jié)合其他的條件、指標(biāo),用起來把握才大,
2、什么是均線粘合,如何運用均線粘合進行選股?
均線粘合是指多條均線交叉或靠近的一種技術(shù)形態(tài),均線粘合可以出現(xiàn)在上漲、下跌或盤整中的任何位置。先看下圖:圖中A、B、C、D四個區(qū)域均發(fā)生了均線粘合,A、B、C三個區(qū)域的均線粘合是下跌中繼,只有D區(qū)的均線粘合是筑底,對我們投資者來說,我們對A、B、C不感興趣,只對D區(qū)的粘合感興趣,一旦發(fā)現(xiàn)這種形態(tài),很有可能意味著將來會有可觀的升幅。
那么,有沒有辦法選出這種形態(tài)的股票呢?下面我們編制一個通達信選股公式,實現(xiàn)這一目的,一、公式編制思路編制一個均線粘合選股公式,要求如下:1、采用10日、20日、60日、250日均線;2、250日均線向上;3、60日均線向上,60日均線大于250日均線;4、10日線、20日線均在250日線上方,且10日線、20日線相互纏繞至少3次;5、10日線、20日線上穿60日線之后,從未跌破250日線;二、公式編制步驟按快捷鍵Ctrl F,調(diào)出公式管理器,在“條件選股公式、其他類型”下新建一個條件選股公式,名為“均線粘合”,見下圖:在公式編輯器內(nèi)輸入以下代碼:A1:=MA(C,10);{10日均線}A2:=MA(C,20);{20日均線}A3:=MA(C,60);{60日均線}A4:=MA(C,250);{250日均線}B1:=SLOPE(A3,5);{60日均線的5日斜率}B2:=SLOPE(A4,5);{250日均線的5日斜率}C1:=CROSS(A2,A1);{10日均線下穿20日均線}C2:=CROSS(B1,0);{60日均線拐頭向上}C3:=CROSS(0,B1);{60日均線拐頭向下}C4:=CROSS(B2,0);{250日均線拐頭向上}C5:=CROSS(0,B2);{250日均線拐頭向下}C6:=CROSS(A3,A4);{60日均線上穿250日均線}C7:=CROSS(A4,A3);{60日均線下穿250日均線}C8:=CROSS(A4,A2);{20日均線下穿250日均線}D1:=BARSLAST(C2);{60日均線拐頭向上到當(dāng)前的天數(shù)}D2:=BARSLAST(C4);{250日均線拐頭向上到當(dāng)前的天數(shù)}D3:=BARSLAST(C5);{250日均線拐頭向下到當(dāng)前的天數(shù)}D4:=BARSLAST(C6);{60日均線上穿250日均線到當(dāng)前的天數(shù)}E1:=COUNT(C1,D1);{60日均線拐頭向上以來10日均線下穿20日均線的次數(shù)}E2:=COUNT(C6,D1);{60日均線拐頭向上以來60日均線上穿250日均線的次數(shù)}E3:=COUNT(C7,D1);{60日均線拐頭向上以來60日均線下穿250日均線的次數(shù)}E4:=COUNT(C8,D1);{60日均線拐頭向上以來20日均線下穿250日均線的次數(shù)}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