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來看(2022-2024),標準化票據影響中介生存。票據套利目前,有很多中介也做票據套利的生意,”簡單來票據經紀機構是金融機構,人民銀行的意圖很明確,民間票據中介們可以死了持牌經營這條心,清楚自己的地位,《辦法》中有兩點是值得中介注意的。
1、承兌匯票中介是如何盈利的?具體是什么操作流程?
票據的定義票據,主要分為支票、本票和承兌匯票。支行分為現金支票,轉賬支票,現金支票可以取款或者作為現金使用,轉賬支票用于轉賬,本票主要還是用于大額的資金劃轉。承兌匯票分為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yè)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是由出票銀行做為承兌人,無條件向持票人付款的票據,依托銀行信用。商業(yè)承兌匯票是由出票人(企業(yè))作為承兌人,無條件向持票人付款的票據,依托的是企業(yè)信用,
題目中指的承兌匯票,應該是銀票和商票。在承兌匯票中,銀票的信用比商票高很多,哪怕在這次包商事件中,銀票也幾乎沒有損失,主要損失的是同業(yè)存款。票據的貼現與背書轉讓票據由出票人(購貨方)出票后支付給收票人(銷貨方),收票人收到票后如果有資金需求,可以去銀行申請貼現,銀行在扣除貼現利息后,將剩余資金返還給收票人,收票人就可以使用了。
另一種方式,收票人收票后,雖然有資金需求,但是不想承擔貼現成本,那只要他的收款方接受銀行支付,可以通過背書轉讓的方式將票據轉讓給對方,等同支付了款項。例子:A向B買了一批貨物,貨款500萬,支付了一張票據,B收到票后,去銀行貼現,貼現利率3%,即15萬元,所以B收到485萬元,然后拿自有資金補了15萬,共計500萬支付給C。
B也可以直接將票背書轉讓給C,也相當于支付了500萬,在上一個例子中,銀票一般銀行都能貼現(不占用授信額度),商票需要有授信額度才能貼現(直貼是占用B額度,保貼占用A額度,且需要A同意,所以商票貼現有難度,限制條件太多)。背書轉讓需要C接受B用票據付款,因為B相當于將貼現成本轉嫁給了C,票據中介的盈利模式說白了,其實就是高買低賣。
接上個例子,B找了票據中介,通過背書轉讓的模式將票給了票據中介的公司D,D公司一般會給個比銀行低的貼現利率(比如2.8%,這樣B收到486萬元,比去銀行多1萬,且手續(xù)簡便),D支付款項后,再將票據拿到合作的銀行貼現,這個貼現的價格會比2.8%還要低,它就賺個差價(銀行的貼現價格其實是加上了一部分利潤了,票據中介在收集大量票據后,可以和合作銀行談貼現價格,另外這中間也有很大的灰色空間)。
牛逼的票據中介還能運作多家銀行,進行轉貼現等,也就是這個過程中失控,導致了很多的票據大案,在這個過程中,票據中介其實承擔了貼現銀行的角色。銀票票據中介都能收,就是會根據不同的承兌行及票面金額大小設置不同的價格;商票由于銀行貼現的限制,很多中介是不收的,當然,有些渠道通暢的中介也收商票。目前的風險票交所的設立,初衷就是想讓票據的流轉交易正規(guī)化,
所以,目前市場上對票據中介的打擊力度還是很大的。正規(guī)的票據公司如上海普蘭聽說已經不做貼現的業(yè)務了,后續(xù)隨著打擊力度的加大,中介的生存空間會被壓縮,已經面臨了很大的轉型壓力了。票據中介做的其實是銀行的生意,但是卻沒有銀行的牌照,游走在灰色地帶,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政策風險,票據套利目前,有很多中介也做票據套利的生意。
他們控制著多家貿易公司,通過偽造公司間的貿易流程來進行套利,例子:A和B都屬于中介,但是在股權方面沒有關聯。A向B買貨,價格1000萬,A在銀行存入1000萬元,然后質押開全額銀票(即銀票到期付款可以用這1000萬支付)給B,B收票后去貼現(銀行或者中介,但是最終都是銀行)。只要存款利率高于貼現利率,之間的利差,就是套利的空間,
這個過程中有利息前置和利息后置的問題,目前利息前置接受的銀行很少了,基本都是后置。原理就是這樣,在實際中會碰到稅務(貿易流程涉及發(fā)票,一般是以進項和銷項抵扣對沖,但是還是會產生一定成本,會從利潤核算中扣除)、利率、操作等各項問題,整體看,票據中介由于受政策影響,生存空間逐步壓縮,不排除有消亡可能,但是業(yè)務創(chuàng)新很多,監(jiān)管政策只能限制舊的模式,新模式如果出現,也能夠讓中介再現第二春。